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读书学习是一件让人受益匪浅的事,仔细想想,这话很有道理,年轻时,我读书只是为了应试,长大了,读书是为了求知,只是为帮助自己解决工作上遇到的实际问题。
如今年纪老了,再也不用去追名逐利,读书,成为我们安度晚年的乐趣,
通过读书,我深深地体会到先贤说过:“读史知兴替,阅人见真知”的真谛。
早年,因为我们河源市隶属惠州府,日常中我们较多地与惠州接触,对河源的传统文化了解太少,作为建制1500多年的河源县,传统文化内涵实在丰富,
河源建市30多年,但由于本人工作繁忙,没曾有过全面的了解河源历史, 所以很多历史闻所未闻。
我只知道今日的亮丽的河源市区,只知道河源市区林立的高楼,
只知道河源有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只知道河源有好吃的传统美食,只知道河源旅游好去处,
我只知道河源有恐龙蛋,只知道河源有星罗棋布的古驿道,
只知道河源瞬息万变的飞跃,只知道河源发展的美好前景。
近日闲来无事,读了几本有关老河源的史料,才对老河源县略有了解。
今天,作为河源人,我为河源建市30多年的繁荣富强而振奋,
我自豪我是河源人,我要为河源鼓与呼!挖掘河源历史,讲好河源故事,助力河源发展,做河源好公民。
近日闲来无事,读了几本有关老河源的史料和野史,才对老河源略有了解。
河源古县,历史悠久,秦汉时期隶属龙川县所辖,南朝齐永明元年(公元 483 年)从龙川县析分,其时的龙川县包括如今龙川、五华、兴宁、和平、连平、紫金、新丰和博罗、龙门、翁源部分地区,属于广州南海郡所治。
河源古县的建制,至今已有1500余年;自唐朝至明初约一千年间,河源县管辖的范围基本没有什么变动,明正德十三年(公元 1518年)后,河源县范围曾有部分缩小;清代以来变化不是不大;1949 年观音阁镇划入博罗县,平陵镇划入龙门县管辖。
河源县位于东江中上游,长期以来,河源县的行政管理先后属于惠州府、东江专区、惠阳专区、韶关专区、惠阳地区和河源市管辖。
河源劳动人民勤劳善良,对幸福生活无限向往,具有不屈不挠、敢于抗争的精神。
从老河源的有关历史资料和野史,我查阅到自元、明、清和民国时期以来,河源境内产发生十次反抗贪官污吏残酷统治与经济盘剥的农民起义,回望旧史,充满了血泪、充满了沧桑、也充满着河源人前赴后继、不畏牺牲的斗争精神,现与各位文友分享。
一、农民领袖李满林在河源揭竿起义
1288年(元至元25年),河源农民领袖李满林在河源揭竿起义,反对元世祖的残酷统治,带领起义农民军攻占河源城,赶跑官吏,释放囚犯,破仓分粮给贫民百姓。后何真带领官军由惠州至河源,对起义农军进行疯狂镇压,起义失败。
二、明正德二年谢祥河源农民起义
明正德二年(1507年)林贵、谢祥领导河源农民起义,建立农民武装数千人,攻打县城,镇压官吏,开仓济贫,两广都御史派兵数万前来围剿,农军遭到惨重失败,当即被斩首者三千。
明正德四年(1509),林贵、谢祥、钟仕高等再次组织农民,震惊明王朝,命两广总督刘洪督兵数万前来镇压,起义终究失败,林贵等农民首领被围捕杀害。
三、河源朱廷福、李亚元、郑廷凤等人保粮之战
明朝嘉靖 45年(1566年),由于连续数年的旱涝灾害,农民本已在死亡线上挣扎。但官商勾结,河源粮价暴涨,河源朱廷福、李亚元、郑廷凤等人,发动民众在半江、涧头一带拦截,阻止本县粮食外流。
由于官商纠结,继续将粮食外运,致使全县人民纷纷来参加截谷斗争,最后发展成武装对抗,农军以五峒为据点,与长吉都农民起义队伍互相配合,惊动朝廷。巡按御史奉令调兵8万,调集乡勇 1300多名,分五路围剿,历时7 年,这场斗争被镇压。
四、河源人民的反清斗争
1646年,清顺治三年,河源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反清斗争。是年6月,赖隆、肖隆、朱良化、古贯一率领农民起义,攻打河源县城。
当时有在和平县招抚未靖之兵十三营,开往广州,途经河源,看到河源人民起义反清攻城,受到鼓舞,便反戈加入攻城队伍。两支部队互相配合从西门攻入县城,占领县城一个多月,后遭惠州府派清兵残酷镇压。
五、灯塔杨石秀在黄土岭揭竿起义
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却不断发展;清咸丰二年(1852年),灯塔镇杨石秀在黄土岭揭竿起义,首先攻打禾溪地主李目雅,取得钱粮兵器后,一日一夜就聚集了几千人,建立起农民武装,在禾溪、灯塔、顺天、骆湖一带活动。
另有长宁陈邦涛为首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回龙、古岭、甘蕉、治溪、锡场一带活动。两支队伍互相呼应,曾两次击败清兵的进剿,先擒领队进攻的河源知县施禹泉。
1855年(咸丰五年),清廷调福建官兵3000人,前来镇压农民起义,河源义军受到清兵和地方地主武装残酷镇压,义军首领杨石秀等被杀害。
六、河源义军攻占县城
1854年(清朝咸丰4年)8月,翟火姑、罗阿添于惠州三栋率众起义,先后转战于归善、博罗,然后沿东江北上,经观音阁,攻占双头。
后红巾军由塔下攻县城南门,河源以平陵洪阿元为首的义军进入县城,河源城被义军先后占领了 80多天,后有泷下廖瑶光、李阿云、李万、刘东生等率义军再次攻打河源城。
七、河源起义农民入编“粤东花旗军”。
清咸丰6年(1856年,翟火姑的红巾军占领和平5个月后转向江西,参加石达开部队,这支数万人的义军中,有很多是河源起义农民,被编为闻名的“粤东花旗军”,足见河源人民的反抗精神。
八、翼王石达开激战河源县城
1859年(咸丰9年),翼王石达开率太平军10万余人,由连平进入河源船塘、顺天、灯塔,准备进攻河源县城。河源知县汇集乡勇和地主武装堵截,并向惠州府及省告急,请求救兵。
太平军激战一天后向江西撤退。
九、欧阳俊在蓝口举义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同年秋,孙中山委派同盟会员欧阳俊回河源、龙川等县发动农民起义,组建东江国民军,任总司令。
欧阳俊先后在惠州、河源、蓝口、义合、骆湖、和平林寨、东水、老隆等地活动,筹措经费,后在蓝口起义,参加者数千人,光复河源、龙川、和平、连平、新丰等五个县城。
不久带领民军到省城接受整编,
1913年欧阳俊因劳累成疾与世长辞,年仅28岁。
十、欧阳铁庵组建东江国民军
船塘欧阳铁庵,受其兄欧阳俊影响,革命志向坚定,他眼见袁世凯窃国复辟,义愤填膺。
1914 年孙中山委任欧阳铁庵为东江国民军副司令,卖祖田,借钱粮,购弹药,招精壮,在船塘、骆湖、上莞、曾田等地征召民军400余人,组建二次革命队伍,先集中于蓝口。
经与敌军数番激战,将堵截的敌军打败,抵达河源城郊与严德明、廖容张鸿队伍会师,挺进惠州。
后敌军调集重兵在横沥伏击,激战一整天,民军弹尽粮绝,伤亡惨重,面临大河阻隔,欧阳铁庵视死如归,亲率数百人强行渡江,但因河深水急,副司令欧阳铁庵和大多数将士壮烈成仁,欧阳铁庵时年仅 27 岁。
部分照片来自网络,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