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基厚根深。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镇巴县博物馆加强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工程,推出“讲好镇巴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补足精神之钙”“百年党史天天学”等系列活动,重温镇巴地方党组织的光辉奋斗史,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她是一道诗酒田园的风景,不停歇的穿梭在人群中;她象征着一抹永不褪色的青春,迎着朝阳尽情绽放;她代表着一种信仰的坚持、红色基因的传承;这里所说的她,就是川陕红色交通线黎坝交通站旧址的讲解员田红梅。2017年春节,一直在深圳打工的田红梅回到家乡,真真切切感受到黎坝发生的巨大变化,道路越来越宽阔,整洁的柏油马路,干净的集市,绚丽的农村夜景,顿时有点小城市的感觉。于是,就有了不想离开家乡的念头,春节后返回深圳辞掉工作回到了家乡,一次偶然的机会还应聘到镇政府的公益性岗位,被安排到了黎坝交通站旧址纪念馆做讲解员。实际上,田红梅是一个很内向的人,不善于交流,而且对历史很不感兴趣,但她觉得这也是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所以就想试着改变自己。从最开始的拿着稿子读都紧张还站立不安的她,通过镇领导的不断指导,她自己也不停地加强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常常为练习而废寝忘食。一开始的讲解发音不准确,吐字也不太清楚,她便下定决心,苦练基本功,努力学习历史知识,反复琢磨每个图片、每个历史环节、每一句讲解词,不断磨砺自己的讲解技巧。为此,她收集展馆相关人物历史、人物事件,不断增强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眼界。以史育人,全面、准确、客观地讲解和宣传革命史实,让参观者在红色交通线黎坝交通站纪念馆的史料中受到教育和洗礼,这是田红梅作为专职讲解员的严格自我要求。在讲解中,田红梅不断总结经验,采取不同人群用不同讲解方式,少年儿童用故事性语言,青年学生用教学语言,工农群众用普通语言,机关干部用时尚语言,根据参观者的时间,确定讲解长短。在讲解中,讲历史不枯燥,讲现实不牵强。通过不断地努力和磨练,田红梅的讲解变得独具风格、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受到参观群众的好评。清明前夕,笔者到黎坝收集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相关资料,赶到纪念馆时,身穿黑色正装的讲解员田红梅正在给旅游团队讲解:“1934年2月,武志平开辟了由汉中经城固、西乡到镇巴的红色交通线东线,并将与川北红军接头地点设在距镇巴约30公里的渔渡坝王家客栈……”田红梅在边走边讲解的时候,一位游客突然挤了过来:“姑娘,你讲解得太精彩了,真让人感动!”这名游客姓刘,南郑碑坝人,他告诉笔者,他到川陕革命纪念馆看过红色交通线展示图片,他必须来红色交通线黎坝交通站旧址看看。 “我在纪念馆工作的两年多时间,我也记不清一共讲解了多少次,甚至大年三十还有人预约参观,同时也在这里找个全家福。”讲解结束后,田红梅告诉笔者,近几天来,纪念馆已接待了30多家单位,参观达2000多人次。“三月中旬以来,每天至少有七八家单位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像今天就有七场,一天下来,我的嗓子都哑了,中午饭都是母亲送来都顾不上吃,后来不忍心让母亲来回奔跑,我就自己买点面包和泡面预备在这里,啥时空了啥时吃。”尽管这样,但田红梅不觉得苦,“讲解工作固然辛苦,但我也得到快乐,通过介绍和描述,让每一个前来参观的人感受到那段艰辛的战争岁月,感悟到革命先烈英勇不屈的精神,十分有意义”。 就这样,每天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她一站就是一整天,无怨无悔、兢兢业业奋战在讲解一线,声音甜美、彬彬有礼、落落大方,成为了一张张“微笑名片”,成为了红色黎坝的代言人,成为了红军精神的传播者,赢得了各方游客的好评。田红梅告诉笔者,很多市民并不知道红色黎坝的战斗史迹,像黎正刚、陈友盛烈士的事迹,大家还稍微了解一点,但有其他如我们黎坝境内降头山战役,关门垭、牡丹园乡苏维埃政府遗址大家并不了解。“所以我觉得我还应该更努力,尽可能更多的把黎坝红色历史介绍给大家,也希望大家多去了解一下这段历史。”田红梅说。 我在近两年的工作中了解到,有的游客只是慕名而来,他们认为此地名气很大,而更多的内容就不一定知道了,而有的游客已经从网上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对此地有了多方面的了解。但是不管游客对此认识是深是浅,在组织他们参观时,都应当对此地做一简明扼要的说明之后,再让他们详尽地了解其他细节在过程中,要在关键的地方或者他们感兴趣的地方作详细的解说,解答游客的疑问,使他们乘兴而来,满意而归。“从那时起,我时刻提醒自己,如果我都不能对黎坝交通站旧址展示陈列如数家珍,又如何谈得上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呢?”田红梅说,“身为红色场馆的讲解员,应该更多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做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和实践者,这才是一名讲解员应有的担当。”
转载自:镇巴旅微信公众号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