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年习俗几经沉浮 盂兰盆仪式佑护先祖
清明节刚过,不少地方还在为祭扫活动中出现的火灾烦恼不已。日本的传统习俗中有很多中国文化的影子,但事实上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比如在用火祭奠亡灵方面,日本人的做法和我们既相似,又有所不同。
燃“大”字照亮黄泉路
每年中国农历7月16日,日本京都等地都为了祭奠亡灵,送他们重回黄泉路而点起“大”火。所谓“大”火,是在高大的山上用柴草排列成“大”字,在亡灵回家的第二天,为其点燃,照亮黄泉路。这种习俗自古就有,一直流传至今。
每年中国农历7月中旬,日本人就要过“盂兰盆节”,它是一种来自中国的佛教仪式。中国早在6世纪就有了纪念亡灵的活动,7世纪传到日本。过去,每到中国阴历7月13日,日本人就要点起火来迎接祖先之灵,因此这一天点起的火被称为“迎火”,而15日或16日还要再次点起火来,送先祖回去,这两天点起的火又被称为“送火”。由于“送火”只能在家门口点燃,因此还被称为“门火”。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的人们虽然不在家门口点燃“迎火”或“送火”了,却将“送火”演变成在高山之上点燃一个“大”字的习俗。早在1603年,日本就有了在高山之上点燃“大”火的习俗。但是为何要点燃大字却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
为什么烧“大”字说法很多
传说“大”这个字就是星星的形状。按照佛教解释,五芒星可震慑恶魔,而大字接近五芒星的形状。也有传说认为,北斗七星一年位置都不变,是神的化身,而大字的形状和北斗七星相似。于是将大字写在同样岿然不动的高山之上,并点燃就等于请来了北斗七星之神,保护着先祖的亡灵安然返回。
每年都在同一天被点燃的“大”火,也曾经消失过。日本在明治时期开始推动现代化,因此,为送祖先点起的“大”火被当成迷信,被政府勒令禁止了1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避免轰炸,在灯火管制地区,“大”火也曾被禁止。作为代替,当地人让小学生们穿上白色衬衫,在早晨爬上山顶,在通常点“大”火的地方做广播体操,并以此祭奠战死的亡灵。
明治时期以前,日本各地都有点“大”字火送亡灵的习惯,人们将其称为“大文字烧”,而且各地使用的字也不同,虽然“大”字为多,但也有用“妙法”、“蛇”、“长刀”等字的。明治以后,虽然“大文字烧”的习俗得到恢复,但是由于资金紧张、传统习俗不受重视等原因,只剩下5座山每年坚持举行“大文字烧”仪式。
造“大”字火道避免火灾
过去都是把松明插在地上组成字形的,因此每年的“大”字形状都不同。后来逐渐演变成在大山的斜面上挖槽点火。现在由于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人们不再挖山,而是在山体斜面用石材建造“大”字火道。有效地防止了山体自然风化,更避免了火灾的发生。点火使用的都是“护摩木”和普通的木材。护摩木就是人们在神社里写着心愿,或者是供养先祖的灵牌等。因此,每当“大”火熄灭之后,人们爱上山去捡拾护摩木等烧成的炭,并将其装在小袋子里,用来驱鬼避邪。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