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车市场火爆,浮华背后是喜还是悲?
2012-5-15 14:17:44
访问量:2790276
摘要:租车市场火爆,然而火爆背后仍有隐患
五一黄金周,喜欢旅游的朋友出门需要租车。然而,最近一位从国外回来的“海归”,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却得不到汽车租赁服务,其原因是汽车租赁公司不接受国际驾照。事实上,有很多外国人都曾表示,希望在中国能够享受到方便的租车服务。然而,作为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汽车租赁目前在中国还难现朝气!世界排名第一的汽车租赁集团—赫兹在华业务全面萎缩,就是最好的佐证。
市场蛋糕令人垂涎
其实,汽车租赁在国外就像快餐一样常见。美国克里夫兰市场咨询公司的统计表明,世界各国开办的汽车租赁公司已经超过5000家,2001年的营业收入达到了1000亿美元。其中,日本的汽车租赁规模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美国可供租赁的汽车数量以年均8%的速度递增。与其他服务行业相比,汽车租赁业的增幅遥遥领先。
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国内的汽车租赁市场也应该庞大到足以令资本垂涎欲滴。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汽车拥有量为 1600多万辆,但拥有驾驶执照的人却高达4000多万,而且这个数字差距还在不断拉大,也就是说,我国潜在的个人租车用户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在车市低迷阶段,不少原欲购车者在持币观望,这期间就可能成为有实力的租车用户。此外,潜在的企业租车用户也在增长;假日经济效应对汽车租赁业构成了强有力的支撑;入境游客形成的租赁汽车需求也非常庞大。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认为,中国的汽车租赁业总的说来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但从其巨大的市场空间来看,租赁业无疑是“朝阳产业”。在中国汽车租赁市场尚未发展成熟的时候,国际大鳄们就已经盯上中国,并开始抢滩。世界排名第一的汽车租赁跨国集团—赫兹,早已悄悄地与北京中汽安华集团展开了合作。早在去年1月底,安华汽车租赁公司就以特许经营的方式挂上了赫兹的品牌。而全球汽车租赁业中的老二—安飞士,也来到中国。国内目前惟一一家中外合资汽车租赁企业—安吉汽车租赁有限公司已落户北京。去年底,主题为“安飞土,中国红,问鼎神州”的开业仪式在北京举行。很多事实预示着汽车租赁行业的光明前景。首先,就是让汽车行业头疼的库存问题。汽车销售商带着库存谜团、生产企业带着扩产计划走向2005年,很多专家非常肯定地分析2005年汽车库存将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而汽车租赁的大批用车和更新用车可以消化很大一部分车。其次,政府去年提出的用车改革以及一些新兴的企业用车也给汽车租赁带来机遇。第三,购车、用车成本的增加让消费者更趋理性。有人算过一笔账,一辆中档汽车每年的平均开销大约是2万元(包括修理费、养路费、保险费、停车费、油费)。但这2万元也能提供另一种享受:首先,确保每月有1000元用于乘出租车,这样上下班的交通问题基本解决,全年按11个月计算,就是11000元。剩下一年中租车出去旅行的日子有一个月,那么租车费用就是9000元。在车价偏高或一时无力购车的情况下,后一种选择更加实惠。
专家分析,随着将来一系列国际活动在中国的举办,以及越来越多的人消费观念的转变,汽车租费的走低,租车手续的简化和服务质量的提高,租车会变得越来越普遍,未来的赚钱机会很大。 赫兹全面受挫中国 。1998年,赫兹就曾和上海一家颇有名气的汽车租赁公司频繁接触,但最终合作未能成功。2000年,另一家中国公司中汽安华对赫兹表示出兴趣。2002年1月,赫兹与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旗下的汽车租赁公司安华集团签订合作协议,赫兹授权北方安华使用赫兹的特许经营权,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开通赫兹国际汽车租赁业务,双方协议时间为五年。此后,赫兹开始在中国圈地布网。
然而时至今日,世界排名第一的跨国汽车租赁集团—赫兹,在中国的业务却正面临全面萎缩的危机。赫兹最早在北京地区有三家门店:安华大厦门店、首都机场门店和建国饭店门店。首都机场门店很早以前就被撤消( 撤消后设立了燕莎门店)。日前,位于“赫兹中国”总部办公楼—北方安华大厦一层的“赫兹租赁安华大厦门店”也被撤消。不仅如此,位于杭州市建国北路的赫兹国际租车杭州门店,大概在两个月前就已闭门谢客,具体原因不便透露。 赫兹为何在中国频频撤消网点?尽管赫兹方面曾公开表示,这是“总部战略调整的需要”,“今后将在南京、杭州、苏州等更多省会城市和旅游胜地设立新网点”,但第一汽车租赁巨头在中国遭遇的尴尬已是不言而喻。对于目前赫兹在中国全国范围内的战略收缩,业内人士分析,由于赫兹与安华的特许经营合作仅限于品牌代理及管理模式层面,缺乏资本纽带的紧密连接,才导致出现今天这种尴尬局面。车评人钟师表示,他对租车业的特许经营模式一直不太看好。没有资金保障,租赁网络铺设必然会受阻。赫兹在中国一方面要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对客户的管理力度,因此必须投入更多的财力和人力。面对日趋庞大的网络体系,由于资金的短缺,企业无法实施有效的经营管理。由此带来的业务萎缩在所难免。贾新光认为,赫兹业务的萎缩问题不仅仅出在经营模式上。受大环境的影响,赫兹还面临其他难题,而这些难题其实是像赫兹、安飞士这样的国际汽车租赁巨头所要共同面对的。
多重瓶颈多种风险
汽车租赁在中国还难现朝气。以上海为例,从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上海汽车租赁业的常备汽车总数在4000 辆上下。时至今日,上海市有“名分”的汽车租赁企业约23家,但只有15家还在正常营运。而北京的汽车租赁公司目前的经营只能用“勉强维持”来形容。北京市交通局汽车租赁管理处处长张长荣表示,中国汽车租赁行业最突出的问题是“小、散、乱”,“小”是指小规模作坊式的经营模式,致使企业间经常为求生存而进行价格战,严重制约了行业发展;“散”则指缺乏规模化和连锁网络化经营,像异地租还车应该是汽车租赁的明显优势,但目前在中国开展起来非常困难;“乱”是指没有相应的汽车租赁管理机构,市场还很混乱,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租赁公司,很多利益都无法得到保障。
很多汽车租赁企业管理缺乏科学性,造成很多损失。例如,国外一个人就能负责近50辆车的租赁管理,而中国目前平均一个人只能管几辆车。人力成本加上汽车保养、维修等成本都是国内汽车租赁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当然,风险的症结还是信用体系的缺失。租车手续繁杂、需要担保,而租赁公司经常面临恶意骗租的可能。除了恶意骗租,还有就是违章,很多散租的客户违章被摄像后很久才能知道,交罚款、刷分都是租赁公司的事情。今日新概念公关部的刘经理表示,国外车辆大概半年就要淘汰一次,而国内的更换频率在三年左右,汽车降价迅速,导致汽车的残值迅速下降。这也是企业要担负的风险。
贾新光表示,中国汽车租赁市场的难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从中国汽车租赁市场发展角度来看,中国的汽车销售商与租赁公司之间不存在“汽车销售商求着汽车租赁公司 ”的现象,即卖方市场现象,这使得租赁公司的购车成本大大增加。而租赁公司大多是以分期付款的形式购车,目前汽车销售商出于对风险控制考虑,不愿意以分期付款方式批量卖车给租赁公司。其次,从个人信用体制角度来看,目前国内个人信用体制还不完善,由此造成的巨大租赁风险,是外资巨头们最为头疼的。按照安飞士对中国汽车租赁业的调查,汽车租赁公司每年被骗车辆比率高达3%,造成的损失超过其营业额的6%。这使得赫兹和安飞士这样的国际巨头不得不选择依靠会员网络等手段,来建立自己的小范围信用体系,以便自卫。对此,国内的汽车租赁公司更是深有体会,今日新概念公司汽车租赁部负责人表示,由于“骗租”情况严重,该公司成立了法律事务组,投入人力专门从事“反骗”活动。那么,这是否说明国际汽车租赁业在中国出路难寻呢?贾新光认为,对于国际汽车租赁公司来说现在最需要的是优化战略布局,另外也可以在乘用车之外的商用车上做文章,包括客车、货车等生产型用车。在国际汽车租赁公司经营模式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国际汽车租赁巨头们还有更长的一段路要走。“它们要摆脱困境需要五年,也许是更长的时间。” 贾新光还表示,汽车租赁业要想发展,必须与汽车厂家、销售企业、维修企业、金融企业、保险企业以及旅游企业等建立起相关利益链条,整合成关联资源优势。事实上,欧美国家的大型汽车租赁企业都与汽车生产、销售企业和金融、旅游等产业建立起紧密的利益链条。美国主要汽车生产企业30%以上的订单来自汽车租赁公司。租赁公司和汽车生产厂家之间签订回购合同,租赁公司购买新车使用一段时间后再退回给厂商,厂商把回购来的车拿到二手车市场上销售。厂家通过与租赁公司的联手来保持其市场占有率,租赁公司也可以确保始终将新车租赁给顾客,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自去年8月以来,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其来势之猛,破坏之大,波及范围之广,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中国的情况也不乐观,在消费信心指数急剧下滑、预期收入减少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老百姓更是捂紧了钱袋子。汽车,作为一次性投入的大宗耐用品,即使油价相对下降,消费需求仍然难以释放,更多人的开始寻求既方便又经济、既舒适又实惠的出行方式,而汽车租赁正是在此时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传统的汽车租赁因为手续复杂、条件苛刻,管理不规范,一直处在不温不火的尴尬局面,而深圳本土租车企业飞顺达租车借鉴了发达国家成熟的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对其进行了改造,其核心是“二证一卡”,也就是说只要凭身份证、驾驶证和信用卡,就能方便的租车,可以说,未来的中国将进入租车生活的时代。
“现在我们的车子基本上都已租完。”9月5日,首汽商务汽车租赁公司一位负责人对前来问询的记者表示,他们的车辆很紧俏。
ECHO 处于关闭状态。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汽车租赁业务发展迅速,租车用于商务、旅游、婚礼也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据上海大众汽车租赁公司的一份不完全统计,截止8月底,国内汽车租赁市场的供租赁车接近10万辆,营业额近100亿。
而百亿市场的背后,国内汽车租赁业的前行身影却显蹒跚:相关政策法规滞后、管理体制不顺和信用体系缺失三大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汽车租赁行业发展的巨大阻力。
“水土不服”的汽车租赁
从1990年开始,汽车租赁业在中国慢慢发展起来,到2000年进入了较快速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北京、广州、上海以及沿海发达城市,对于汽车租赁的市场需求开始旺盛,各地的汽车租赁公司也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
“据我们预测,到2015年,国内汽车租赁市场的车辆需求将达到30万—40万辆,营业收入将达到180亿元。”9月7日,上海大众汽车租赁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无论内、外资相关企业自然想着分而食之。在2002年全球最大汽车租赁公司美国赫兹(Hertz)国际租车公司(下称“赫兹”)与中汽安华签下特许经营协议、进入中国市场后,全球第二大汽车租赁公司安飞士(AVIS)也尾随而入,与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销售)合资成立了安吉汽车租赁公司。
而就在最近,9月11日,台湾最大的汽车制造商裕隆集团也表示,计划明年在上海推出汽车租赁业务,投资金额在4800万元人民币左右。
前景虽然一片看好,但今年上半年,赫兹宣布终止在华业务,给尚属“朝阳产业”的国内汽车租赁行业敲响了警钟。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2002年,赫兹采用了特许经营的合作模式与中汽安华签署垄断性特许经营协议,赫兹输出品牌及管理,收取加盟费;而中汽安华拥有“赫兹”品牌在中国的唯一使用权利。这样的经营模式,使得赫兹将在华经营风险降到最低,“稳赚不赔”,同时亦可以通过中汽安华布局抢滩中国市场。但合作4年之后,此次合作以彻底失败告终。
“汽车越用越不值钱,不像房产能保值增值,另外汽车租赁潜在风险很大,对中国的环境似乎有些水土不服。”9月6日,上海交通银行的张先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我国真正的融资性汽车租赁业务出现,始于80年代的东方租赁公司。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经营性汽车租赁行业仍旧处于徘徊状态。以北京为代表,北京在2001年有供租赁车两万一千辆,公司240家。而经过五年时间,近一半被淘汰,还剩130多家,汽车拥有量基本没有大增长。”上海市汽车协会周先生对《中国经济周刊》说,目前中国的汽车租赁业还处在发展期,和欧美的差距很大。
目前汽车租赁行业内存在着很多法规方面的漏洞,对无论是租车人还是租赁公司都造成了较大风险。租赁市场屡屡发生的“开店骗私车主”以及“假扮顾客骗租赁公司”的欺诈案件,使得公司、顾客都神经紧张。再加上汽车租赁中时常发生的因交通、车辆报废或承租人肇事逃逸造成的损失补偿处理纠纷,严重干扰了汽车租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的目标。
手续繁杂,“黑车”泛滥
相关法规和诚信的缺失带来的负面效果之一,是迫使国内的租赁车业务手续,愈来愈繁杂化。
记者致电上海安吉汽车租赁公司询问如何办理汽车租赁业务时被告知,“公司主要为国内企事业单位、三资企业、国外来宾提供汽车租赁服务,如果是个人,需是上海本地长住居民,即得有‘上海户口’”,即使是持有号称“可以享受上海同等市民待遇”的上海市人才居住证也算为无效证件,“但可以由上海本地居民作担保”。
业内专家分析说,将具有“户口”的人群定为目标客户,这必然缩小了企业产品的消费群体。特别是在汽车租赁业最发达的北京、上海,这种带有歧视性的风险控制手段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全国汽车租赁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方仲持对记者表示,由于信用体系缺乏,导致一些租车公司租车手续繁杂,客户要提交本人身份证、户口本和一笔数目可观的押金等,外地租车者还必须找当地人担保,从而阻碍了租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巨大的市场需求又给一些“黑租赁公司”、“黑车”行了方便之门。
“据我了解,目前上海有汽车租赁运营资质的企业仅有32家,而不经过管理部门资质登记的租赁公司可能有300多家,部分有工商登记执照,有的连工商执照都没有,我们俗称‘全黑’单位。”
“同时,一些社会车辆包括私家车都进入了租赁市场。”方仲持坦言,包括一些正规企业为了生存发展,也会通过一定途径收购社会牌照来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这是行业里公开的秘密。”
总结:租车市场需要规范化
本文出自:北京大型班车租赁网 我国汽车租赁产业将逐步引领全球
租车市场火爆,浮华背后是喜还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