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伟旅行告诉我忙不是生活
2012-3-2 10:14:20
访问量:2949299
文地址:旅行告诉我 忙不是生活" h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4072610100vhwd.html" target=_blank>吴志伟 旅行告诉我 忙不是生活作者:飞行船
在电话那头,吴志伟的声音厚实低沉,他是地地道道的广东人,但讲起普通话来却带着北方的儿化音。旅行之余,他绝大多数时间都待在广州,平时仍在做一些企业营销的商业项目,也在盘算究竟又要去哪里旅行。
在吴志伟的名字后面,有长长的一系列标签,这些标签全部与旅行有关:当代徐霞客、中国户外探险金犀牛奖最佳背包客提名、搜狐时尚盛典旅行家、天涯社区旅游达人……但他又是跨界的,他在旅行中摄影,在镜头中感悟世界,也会用商业的角度整合他的资源。对他来说,这之间没有决然分开的界限。
在过去的15年中,他放弃了英资企业驻华CEO的工作,转身成为一名背着照相机四处游荡的行者。从都市第28层玻璃幕墙的写字楼,到地球上最偏僻的角落,他的足迹遍布中国、东南亚、中亚、非洲以及欧洲的部分国家与地区。他曾三度独闯内战中的尼泊尔,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战争的残酷;他独走恒河流域3000多公里的路程,途经中国藏北、尼泊尔、印度及孟加拉;他沿着郑和下西洋的线路进行东南亚、东非海岸的大探险,并5次深入非洲腹地;他至少12次进藏,甚至在拉萨有了房子和汽车;他还曾独自深入大凉山,在了解彝族人部落的生活状况后,发起全国性的爱心慈善活动,为至少3所山地小学的学生解决了生活、学习的物资。
这些年,除了无法计数的发表在不同杂志的照片、文字之外,他出版了《埃及:灵魂在祈祷》《尼泊尔:与天堂的约会》《印度:绝望与惊喜》《再忙也要去旅行:从外企高管到国际背包客》等书籍,用这种方法把他看到的世界再告诉所有的人们。
今年9月,这位背包客又要上路。这一次他的目的地仍是令他痴迷的印度,一次未知的旅程即将再度开启。
放弃一切去旅行
我在上大学的第一个月,国庆节假期,被学长带去鄱阳湖石钟山旅游。当时《石钟山记》吸引了我们,于是四五个人,带了十几块钱,出去玩了4天。那一次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到大二的时候,清明前后的春假,我和两个同学又跑去福建的武夷山。其实那次本来是想去江西的三清山,那时候傻乎乎的,没有路线,也没有计划,迷迷糊糊没找到三清山,索性去了武夷山。我带了30块钱出来,到目的地的时候发现已经花了15块8,就算马上回家钱已经不够了。怎么办?究竟玩还是不玩?不管它了,继续玩,玩够了再回去上学。然后这么一玩下去,就肯定没有钱回家了。于是只好买一小段路程的火车票,逃票坐一大段路。到广州后,火车刚好经过我们大学的围墙,我们没有票,也不敢出站,就顺着铁路走到学校。围墙有一个洞,我们从洞里爬了回去。
大学毕业后我想去日本留学,但是需要10万元学费。在我毕业那年,这绝对是天文数字。那时候的想法就是尽快赚钱,越多越好,等我赚够了10万块钱,就去上学,也让父母过得好一点。所以我决定去外资公司打工。第一份工作是在咖啡公司,我必须习惯喝咖啡,我几乎喝过世界上所有种类的咖啡。
跟中国的所有奋斗的年轻人一样,那时我是个工作狂——每天早上8点起床,9点半到公司,然后啥时候回家都不知道了。当时最早可能是晚上8点多回家吧,基本上就是这么转。每天睁开眼睛,上班,穿着西装,天天挺光鲜的,不停地工作,到了星期天反而浑身不自在,就像一部机器。15年的时间,我一路做到一家英资公司的高管。当然,只要你努力干活儿就会有回报,几年后,我在银行存款的数字已经远远超过了10万元,但我仍然对自己说,钱还不够多。如此又反复数年,我有了足够的钱,却没有了去日本继续读书的欲望。
直到有一天,在工作的压力快把我压垮的时候,我突然想要问我自己,挣钱干什么呢?挣钱不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吗?但是有了这么多钱以后,我还是在生活吗?我连和家里人吃顿饭的时间都没有!
那一天,在连续不断的电话和堆积如山的文件把我弄崩溃之前,我逃出办公室,直接打车到了机场。我对售票小姐说:我要去1000公里以外有海的地方,马上走,有票吗?在关掉手机失踪一周后,当我回到办公室,却发现大家该干什么还是在干什么,并没有因为我的失踪而失去秩序。从那时候起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我,世界仍是原来的样子;但于我而言,却失去了看更大的世界的机会和乐趣。我们经常很忙,但我们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从而忽略了生活的本质。
后来,大概有4年时间,我的工作和旅行是重叠的。一会儿我要穿西装,一会儿我要穿登山鞋。我在决定我究竟该“穿什么衣服”的时候决定了4年,换句话说,脱这件西装脱了4年才脱下来。我也曾有过35岁退休的想法,但是正儿八经儿地不去上班,是32岁。
我是一个背包客
我知道这世界上有一种鸟,它总是独行于蓝天,遇到同类也会彼此擦肩而过,在有限生命的10年里,它总是独来独往、四处漂泊。这种鸟叫青鸟。我想,青鸟会很累,但它很塌实,因为它一直在生命中追寻。它就像是一个背包客。
刚开始旅行的时候,我也跟别人一样,特严密地去做计划,因为做计划是我的强项啊,商业管理科班出身,穿西装的时候常常要做计划。两三次之后,我就觉得我出去玩,计划做得跟上班一样,挺无聊的。就愈发觉得旅行应该很随意,不必有太多的束缚,更不应该按部就班,难道平时的工作还不够死板吗?
后来又慢慢过渡到更加随心所欲。所以现在每次出行,我都是转地球仪,然后手指按住某个地方,那就是我的目的地。比如我要去印度,就是去印度,有东南西北的方向,但没有具体的地方。在地球上划个圈,上飞机以后就开始看地图,就那么简单,等飞到目的地,再从机场去别的地方。但是,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回来的时间一定要明确,一定要登上回来的飞机。因为首先我自己希望我出去的时间连续不能超过两个月,超过了就会想家;再有就是通常给我的签证时间也不会太长。
我第一次去尼泊尔旅行,一个月的时间,英语完全听不懂。我觉得还是挺丢人的事,我好歹还是个大学生,在外资企业工作了那么久。其实我大学时英文挺好的,后来不会英文,就是因为做到高管后慢慢什么事都不用自己干,秘书都干完了,英文也就开始退化。从尼泊尔回来后,我就跑去广州外国语学院关了8个月,把英文重新捡起来。但是对于一个背包客,语言的确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即便你会英语,但尼泊尔人不讲英语啊。我就谈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现在普通话是在北京练的,我大学毕业第一次去北京出差的时候,我在北京后海的胡同里,老头老太跟我说话我都听不懂!所以你并不一定非要懂当地人都说了些什么。
我也会依赖互联网上的信息,即使没有中文咨询,也会有英文咨询。比如我去东非坦桑尼亚的奴隶城,那是个特别偏门旅游目的地,但只要你输入“TANZANIA SLAVE TOWN”,一样会有那里的旅行信息。
背包客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的背包。后来我常常被人问起背包里都有什么?我的背包常备的有一把军刀,医药包会定期更换,还有摄影包,都是标准化的。有点像野战军,一吹号十分钟背包就收拾完了。哈哈。其实就是经验。比如我要去东南亚,根本就不怎么准备,上飞机前背上摄影包,随便穿件衣服,趿着拖鞋就走了。如果去西藏,可能要前一天晚上开始准备,要准备很多户外用品,要带一件羽绒,一件冲锋衣,一些保暖的东西。但是,不管你在国内还是国外旅行,最重要最重要的就是信用卡,信用度要根据你要去的地方来定,欧洲的话要扩大到5万元人民币,国内旅行一个月差不多一万块就够了。因为万一你所有的东西都不见了,或者被打劫了,你还可以买飞机票回家。
这些年我走了半个地球,签证贴完了两本护照,但我没数过走了多少个国家,因为我只关心我到过的地方有没有给我的生命留下色彩。我从来都是DIY自己做签证,其实领事馆就是看你的信誉,出国多少趟,有没有污点,等等,换句话说就是你的护照越旧,去的地方越多,就越容易拿到签证。我的护照拿签证是最容易的,过关也是最快的,因为官员要翻老半天才能翻到那一页,他都已经不用看了,盖个戳就过去了。
旅途中 那些人 那些事
大约7年前,我找到了我想要的生活,在路上的状态我感觉非常好。但其实我原来并不想这么早就写书,当时的想法是50岁之前我周游世界,50岁以后就不出去了,在家开始写书。但有一件事情改变了我。有一年我去埃及,遇到一个意大利的老太太,她给我上了人生的这一课。她是一位人类学家,69岁了,比我跑得还快。她说她对中国很感兴趣,很少看到中国人单独出来,一般都是旅行团。我就跟她说到我的想法,说老了以后要在家写书。她问我,你为什么要放下背包?我今年69岁了,我还是要走!我当时一下子就傻掉了!我只说了一句话,谢谢你!你改变了我的生活!谢谢你。
我常常看到欧洲的那些老头老太,他们一直在外面这么走。与中国退休的老头老太对比起来就让我觉得很心酸,我就告诉自己,我以后绝对不要做中国的退休的老头老太,不能拎着鸟笼在公园里东晃西晃,我也还是要去全世界溜达。我曾经在微博里说过一句话:“如果我可以选择死的方式,我宁愿死在路上。”
在路上你会遇到很多有意思的人,他们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带给我不一样的领悟。我曾经有一次环南中国海6个国家的旅途。那次我花了半年时间,带着钱从越南出发,穿过柬埔寨、泰国、老挝等国家。因为越南的东西太便宜了,我就毫无节制,什么都买,顺手把现金差不多给用光了。到柬埔寨之后,银行却取不出钱来。最后那几天我每天只能花不到一美金,因为超过了就没钱走出柬埔寨了。本来我打算从吴哥窟乘汽车到曼谷,曼谷很发达,到了之后就可以从自动提款机取钱了。当时泰国给中国人的是落地签证,但这个落地却又规定你一定要从天上飞下来才叫落地,陆地走过去的不算。我已经买好了汽车票,因为汽车票要比机票便宜嘛。但我发现坐汽车的话即使到了曼谷也不能入境,我可能出不了柬埔寨,因为我没有钱卖机票了。
正在着急,旁边有个跟我同一天去曼谷的德国小伙子却主动帮我买了机票。买机票时,柬埔寨的金边机场还要再收20美金的机场建设费,我还是没有钱,就跟保安在那吵架,吵了很久我都急了,那个德国小伙子又帮我付了钱。我很感动,问他,如果我到了曼谷还是没有钱还你,你怎么办?他说,首先你是个好人,我不担心;再有我在你身上大概花了100美金,我其实并没有想过要拿回这100美金。我们到了曼谷,一下飞机我就跟他说,你跟我走,我在机场给你钱。他又说了一句话,不急,你在机场提款汇率很不好。当时我真是特别感动,然后我们两个又到市中心的银行去取钱……
去年在印尼的时候我遇到了一名韩国的男孩。他24岁,在韩国上完大学,就跑去印尼打工。打了两年工,然后用这个钱旅行一年。他跟我说,你知道吗,在韩国,人们都是一直在工作工作工作,我想我工作以后就没有时间去玩了。一年之后我必须要工作了,因为我的钱花完了,我不能再用我父母的钱,工作以后我就不知道什么时才能出去旅行了。
印度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转动地球仪,手指按住的那个地方,好几次都是印度。这或许是一种天意吧。自从第一次去了印度以后,我就一发不可收拾。印度真的就像魔女,她不漂亮,但是很有魅力,就像下了蛊一样,像《盗墓者罗拉》里面说的那样。我已经去了5次印度,第一次一个月的时间,我感觉到还没缓过劲儿就回来了;第二次待了50天,回来没几天又开始想念那里。今年9月份还要再去,因为印度会提供给我3个月的签证,所以这次连回程机票我都没买。
或许每个去印度旅行的人,都能说出印度的千般不好。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行走,我一直被绝望与惊喜交替折磨。我的一个西班牙朋友去印度恒河流域跑了一个月,他回来告诉我他瘦了4公斤。印度绝大多数地方都是吃斋的,我在印度待了两个礼拜之后,当我看见肯德基,我哭着喊着跑进去,一个人可以干掉一个全家桶。每次从印度回到中国,头一个月天天要吃川菜。我是广东人,广东人吃饭比较清淡啊,但我要天天吃川菜,一个月之后才能解决我对食物的欲望。
印度的火车站事实上等同于厕所,每个车站都是一个开放的大厕所。走近火车站,浓重的异味折磨着嗅觉,尤其在夏天。在旧德里火车站,必须要到“上等候车室”才能找到“指定厕所”。在稍微偏僻一点的地方建筑物围墙下,从地面往上一米高的墙面全部被尿迹腐蚀,这也让印度老城区那些本来就很古旧的建筑变得岌岌可危。有一次在德里,我询问警察哪里有厕所,警察竟为我叫开了一个机关的大门,我花了10卢比才能在窄小的厕所里方便,而10卢比在印度本可以吃一顿大众早餐:一杯马萨拉茶和一个油炸面团。
印度很脏,经济上也不是多么发达,但是印度也有美好的一面。在印度根本不用担心人家会偷你东西,也不会担心人家会打劫你。印度平民的素质很高,比如说,火车上像沙丁鱼罐头一样挤满了人,在我们想象中肯定会吵死了,但是在印度我坐过这趟火车,一共坐了3小时,大家都非常安静,3个人的座位坐4个人,乘客会自动让出一个位置挤在一起,都把自己的腿收起来。我们是不是要反省一下我们自己?我们中国也有这个传统,但后来我们忘记了。
印度的传统保持得比较好,甚至每个城市都各有特色。你去到这个城市看到的东西,在别的城市真的找不到。较知名的印度四大“有色城市”,它们在同一个沙漠里,彼此之间有4个小时的火车路程,分别是粉红城、白城、金城、蓝城,光看名字你就知道这4个城市完全不同。
我也在反思我们自己的城市。假如你30年前来广州,还真跟天津不一样,但现在不同了,你来广州也可以吃到狗不理,可以吃到山西的面条、云南的米线,看到大同小异的新建筑。我想我们这种同质化是不是有点过分了?十年前我去丽江,丽江贴出的标语是“打造高原的江南”;十年后我去江南,就在浙江临海接受徐霞客的奖项,临海打出的标语是“打造江南的丽江”。你打造我,我打造你,到最后到底是什么呢?印度可以让我反思到自己生活的地方,看到自己的影子,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那些旅行教我的事
曾几何时,我开始因为喜欢一个地名而不远千里到访。比如有一年我去东非,要去一个叫蒙巴沙的地方,朋友问我,蒙巴沙有什么可看的?我回答:我去蒙巴沙,仅仅是因为那个地方叫蒙巴沙。我只是想去那里而已。
在过去的15年,我走过了半个地球。旅行让我知道:忙不是生活,只是简单的活着。而旅行,是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用当地人的生活成本与方式去生活。旅行可以让我完全过上另一种生活——在每个世外桃源般的目的地,吃饱了到沙滩上晒太阳浴,或者潜水与各式各样的鱼玩乐,无聊了到村里的酒吧找一个合适自己的、来自欧洲的“怪人”聊天,无所事事、与世无争。
在旅途上我曾遇到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我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真的是人之初性本善。我也帮助过别人,用咱们的俗话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你不一定会还给帮助你的那个人,但你要还给这个世界。如果你老是占人家便宜,你自然也就占不到便宜。这个世界是互相的,你只要互相帮助,就OK了。但有一点你一定要明白,心善的人得到的帮助会更多,冥冥之中总有人在分配这种东西。
有人问我,一个人四处游荡害怕吗?我觉得其实还是挺安全的,这些年被偷的经历都没遇到过,更别说打劫。按照中国的习惯,不该说这句话,因为说了会报应,所以我还要去祈祷一下,哈哈。其实是这样,因为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是好人多,坏人是少数的。这个世界永远都不会去劫一张发自内心的微笑的脸。比如说,咱们不是看过电影《天下无贼》吗,那个傻根真是个傻根,在火车上人家偷了他多少回,他压根儿都不知道有坏人,就是因为他可爱、他很真诚。用我奶奶经常说的话说,心里有鬼,走在路上肯定遇到鬼;心里没鬼,就不用怕鬼,不用怕走夜路。
旅行还是一种反省。做外企高管那些年,我曾经忘记了到底该怎么笑,真的是在旅途中教会了我如何微笑,这个微笑真我带来很大的好处。要知道,只要笑着耐心等待,路上的人们便会忘记你是个陌生人,他们会把灵魂真实地呈现在你面前。现在我跟别人在谈工作上的事,面带微笑,就很容易得到满意的效果,因为笑容是最真诚的。
去年我在印度遇到过一群人,是澳大利亚的大学生。他们以为我是他们的师兄,以为我跟他们差不多大,我特别不好意思,拿护照给他们看,那些大学生都吓坏了。哈哈。我以前总说自己25岁,后来觉得25岁太小了,还是个小孩。所以现在我会说,我永远都是28岁,也会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心。